- · 《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10/30]
- ·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10/30]
- · 《环境与职业医学》编辑[10/30]
- · 环境与职业医学版面费是[10/30]
- · 《环境与职业医学》投稿[10/30]
- · 《环境与职业医学》数据[10/30]
最新发布|中国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确诊为职业病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以便享受工伤待遇。 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确诊为职业病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以便享受工伤待遇。
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职业病相关的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用人单位不存在或无法确定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医疗和生活方面的救助。
二、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不良健康效应的严重程度与接触危害因素的水平有关。
长期吸入矿物性粉尘导致的尘肺病是不可逆的疾病。生产性粉尘的控制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遵循“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不能用棉纱口罩和医用口罩代替防尘口罩。
工作中接触化学有害因素应注意预防化学中毒,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工作场所通风,规范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
工作中接触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应注意预防窒息和刺激性气体中毒,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修设备,防止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加强通风和日常监测,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装置自动报警设备,正确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
工作场所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导致听力损伤甚至耳聋,应做好噪声源和噪声传播的控制,规范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要注意预防中暑,严重中暑可致死亡,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采取通风降温、隔热等技术措施,供给含盐清凉饮料、补充营养,特殊高温作业劳动者须佩戴隔热面罩和穿着隔热、阻燃、通风防热服。
工作中接触放射线可能导致急、慢性放射性疾病、癌症或遗传疾患。从事放射工作作业时,应正确使用放射防护用品,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进入可能存在大剂量的放射工作场所时,需携带报警式剂量仪。
长期伏案低头作业、固定体位作业或前倾坐姿工作要通过伸展活动、间歇性休息等方式,避免颈椎病、肩周炎和腰背痛的发生。
长期站姿作业要通过适当走动等方式保持腰部、膝盖放松,防止静脉曲张。
工作压力过大或暴露于极端场景可能会损害身心健康,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或寻求专业帮助予以缓解。
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有利于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
三、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
知晓获取职业健康信息和服务的途径。
知晓本岗位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理解本岗位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说明。
理解本岗位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建议。
遇到急性职业伤害时,能够正确自救、互救并及时报告。
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能拨打120或合作医疗机构联系电话。
体表被放射性核素污染时,能够立即实施去污洗消;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时,能够尽快寻医进行阻吸收和促排。
出现心理问题,懂得向心理健康热线或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帮助。
发生工作场所暴力或骚扰时,能主动报告或报警。
四、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
遵守与职业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积极参与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积极参加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主动学习和掌握职业健康知识和防护技能。
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并能判断其运行状态。
正确选用和规范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正确识别有机溶剂有毒成分。
正确使用工作场所冲洗和喷淋设备。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要做到一通风、二检测、三监护。
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应积极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关注检查结论,并遵循医学建议,需要复查的要及时复查。
发现所患疾病可能与工作有关,及时到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咨询、诊断、治疗和康复。
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不良姿势作业,合理安排工间休息和锻炼。
文章来源:《环境与职业医学》 网址: http://www.hjyzyyxzz.cn/zonghexinwen/2022/031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