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10/30]
- ·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10/30]
- · 《环境与职业医学》编辑[10/30]
- · 环境与职业医学版面费是[10/30]
- · 《环境与职业医学》投稿[10/30]
- · 《环境与职业医学》数据[10/30]
浅谈金融行业人才职业选择建议(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们除了这些方向的头部基金之外,还可以选择哪些方向呢? 如下表: 在头部基金里边,我们可以选择头部的产业CVC,比如说头部的一些GP、LP咨询、外资
我们除了这些方向的头部基金之外,还可以选择哪些方向呢?
如下表:
在头部基金里边,我们可以选择头部的产业CVC,比如说头部的一些GP、LP咨询、外资投行、中资投行、证券公司和一些其他的产业基金。
在这里强调一点,关注一下地产基金发起的市场化基金,如说双湖资本、碧桂园等等,也可以选择母基金或者家族办公室,比较适合做PEVC、LP咨询,二级市场,三方财富的一些伙伴。
预测家族办公室在中国市场会越来越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达到一个爆发期,大家都是在做尝试。
下一个就是精品投行,很多投资机构开始慢慢往FA转了。
所以,适合的这类人群可以是FA,可以是投资人,也可以是战投或咨询的,或者是有产业背景的。
尤其是在芯片方面,投资人是比较少的,所以会找一些产业的人转型做FA。
还可以选择国家和政府引导基金,适合于一些市场化的投资人,LP、战投、咨询和产业背景的伙伴。
对于头部PEVC、投行、咨询人才而言,这又是一些成为事业高管的机会。
PEVC投行咨询,尤其是咨询里边,在原来担任合伙人或者是MD等职级转型比较合适。
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周受资,加入字节跳动担任CFO。他之前在DST。
GGV的于红加入了美团的产业基金,担任管理合伙人,成为了第四位投委会成员。
再就是可能还可以选择去读MBA,适合在金融行业遇到了瓶颈,想去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一些金融行业人才。
在这里做一个补充,如果选择报考MBA的话,首先要考虑清楚MBA学位与工作经验之间的博弈以及自己的年龄是否适合。
给人才的职业建议:
接下来给一些建议,金融市场经常会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更换工作也是如此。
第一个建议,稳定为王。
大环境不好,大家如果是在原来平台还不错的话,建议就不要换工作了。
现在募资特别难,投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投资行业里面有如果没有特别多建树和表现的话,不如深挖到被投企业做赋能,加强投后管理。
基金的高管面试人才非常关注的一点便是稳定性,考量一个人才是否能在岗位上坚持长久,一方面取决于人才自身对岗位及机构文化的认可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人才自身的“定性”。
第二个建议,保持空杯心态。
心性能定则称智慧,懂得忍辱、懂得反思,投资人要切忌活在过往成功的光环里边,要提早做调整,节省时间成本。
人生是不可逆的,时间不等人,我们要迅速判断市场,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给予自己合理定位,不断审视创新和迭代。
第三个建议,师傅领进门,关键在个人。
对于刚入职场的伙伴,上司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个人的品行、价值观、格局、高度方面都非常重要。上司教你如何做事、做人之后,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
好的平台有成功的方法论和成熟的培养机制,应届毕业生一定要选择大平台,不是特别建议去一些创业公司,这样走的路可能会走弯。
第四个建议,针对于外资投行、医疗基金和消费基金投资人。
对外资投行和中资投行人才而言,1.5年到4年是转行比较好的时间点。最好的是1.5到2年的时间。
对于现在投行的伙伴,并不是转型GP或者战投的最好时期。
建议现在外资/中资投行的伙伴,只要不是裁员,可以考虑继续深耕2-3年,收入不比投资岗低。
从发展上看,如果到了VP或者senior的职级,可以去B到D轮,甚至更后期的公司担任CFO,届时再加入D轮后或上市公司战投部。
通过这2年的医疗基金人才的流动及观察,去年也与几位医疗合伙人交流,医疗基金需要的人才需求,除了少部分PE基金外,越来越倾向医学背景。
对于非医疗背景的医疗投资人,在未来医疗投资领域会遇到瓶颈,建议提前思考在这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壁垒;如果寻找不到,则应该提前转型其他领域或行业。?
对于医疗专业背景的即将踏入职场的人才,开始也建议先在外企或国内企业历练几年,再考虑转型投资。
近两年与消费行业朋友接触颇多,去年也协助几位朋友加入了美元基金或产业基金。很多上市公司、独角兽公司战投部有了进一步的扩招规划,很多传统行业开始转型做CVC(比如房地产等行业),还有一些消费基金陆续在市场活跃。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市场选择机会,建议可以考虑。
第五个建议,要学会压力排解。抗压是在职场必备的能力之一。
文章来源:《环境与职业医学》 网址: http://www.hjyzyyxzz.cn/zonghexinwen/2021/0910/816.html